土地市場地王不斷湧現 80%被“國字號”背景壟斷

(原標題:地王“堰塞湖”:國字號搶占一線)

“地王”走鋼絲

一邊廂,一二線城市“地王”頻現,另一邊廂,地方政府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卻進一步下滑。2015年前三季度,這一數據下降瞭34.7%,而2014年和2013年這部分收入分別增長3.1%和45%。從10月下旬開始,土地市場不斷湧現地王,其中80%被“國字號”背景壟斷,他們的融資成本優勢也在無形中推高瞭地價。

雖然部分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交易依然火爆,但對於大多數三四線城市而言,他們正在經歷土地市場的寒冬,對地方政府投融資、債務等諸多影響正在顯現。

二三線城市樓市風險增加,樓市分化嚴重,一線城市的保值增值屬性越趨明顯,吸引房企回歸一線城市搶地,未來商品房項目或愈加高端化。現在房地產公司債最低已接近國債,利率再降的話,到1%甚至以下都有可能,這樣綜合來算,有望覆蓋高價拿地的成本。

2015年,土地市場出現瞭一種奇怪的“集體性狂熱”:開發商爭相組團,去搶包括北京豐臺在內的高價地,樓面地價動輒五六萬,直至7.5萬。

這樣的狀態讓身處其中的業內人士也連呼看不懂。如果說一兩幅地王還可能是沖動或意氣所致,那麼當眾多的房企都這麼做的時候,這背後隱含的,是怎樣的邏輯?

廣州一位大型央企內部人士一語道破:這些拿地的開發商是在賭,賭三五年後的房價還能上漲甚至翻倍;賭廉價資金還遠未終結,直至零利率。隻要能拿到足夠便宜的錢,就可以抵消高價拿地的成本。

開發商也有說不出的苦衷:當前的房地產市場,城市分化已經非常嚴重,三四線城市賣不動瞭甚至虧損,二線城市量多價滯,隻有一線城市如北京、深圳、上海還有機會賺錢,怎能不來搶地?

隻是,當北京出現50個單價10萬以上的“豪宅”的時候,他們能找到足夠多的有支付能力的客戶嗎?這些被集體拔高的項目,是否會成為一個個危險的堰塞湖?

別無選擇:回到一線拿地

10月下旬,北京、南京、杭州等一二線城市爆發瞭土地市場熱潮,拍出瞭多個地王。而在這一輪土地市場的熱潮中,京城是毫無疑問的“王者”。

10月20日,葛洲壩集團以總價49.5億元競得北京豐臺樊傢村宅地。據多傢機構推算,這幅地的樓面價突破7.5萬/平方米,是北京有土地出讓以來的樓面價最高紀錄。

10月30日,中糧首創天恒聯合體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競價,以總價85.95億元奪得豐臺區南苑A地塊。根據中原地產的測算,該地塊商品住宅部分的樓面單價將達到5萬元/平方米。

11月2日,華潤招商華僑城聯合體以83.4億元的總價,配建5.7萬平方米公租房的代價摘得豐臺南苑鄉槐房村和新宮村地塊B組團。據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測算,該地塊樓面價高達5.6萬/平方米。

這意味著,僅隔三日,相鄰位置的地塊樓面價飆升瞭將近6000元/平方米。

值得關註的是,上述買地的主體都是國資或央企。在競爭激烈的土地市場上,靠單打獨鬥的民企的生存空間已經漸漸被壓縮,萬科、龍湖、綠城等紛紛組團參戰,國企和央企甚至險資成為一線城市地價升高的主力。今年摘得北京地王的企業,80%以上都有國資或央企背景。

開發商為何要爭相搶地王?張大偉分析稱,二三線城市樓市風險增加,樓市分化嚴重,一線城市的保值增值屬性越趨明顯,吸引房企回歸一線城市搶地,未來商品房項目或愈加高端化。在三四線城市普遍萎靡的情況下,開發商們正在面臨一個戰略上正確、戰術上沒有選擇的市場:回到一線城市買地。

接下來的11月,一線城市土地市場將出現爆發景象,北上廣深待售土地達到67宗,起價高達765.6億,創歷史最高紀錄。

其中,北京11月還將有17宗,起價高達352.76億,預計最後成交有望達到500億;廣州11月將入市地塊(不含工業用地)達24宗,總起拍價高達227億元。預計最後成交也將超過300億;另外上海也已經有接近20宗土地將在11月出讓。張大偉預計,未來還將出現多個地王。

融資成本優勢推高地價

在北京2015年出讓的高價地中,豐臺占瞭6席,最貴的由央企葛洲壩領銜,花鄉樊傢村危改項目的樓面單價高達7.5萬元;再加上其他地王如東壩、孫河地價超過5萬的地塊,已經多數位於四五環。

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指出,整體來看,北京地價已明顯高於上海。四環至五環多保持在5萬元左右/平方米;五環至六環一般在4萬元以下,但優質地塊也達到4萬元-5萬元/平方米。上海外環近似於北京五環,而當前上海外環線樓面價也隻有2-3萬元。

這個地價水平,已不僅是“面粉貴過面包”這麼簡單,而是已經超過瞭更優區域的在售房價。根據安居客、鏈傢等房地產電商和中介門店信息,目前東四環、北四環的二手房單價基本在5萬左右,而豐臺的二手房區域均價相對更低。

樓面價不斷走高,受益最多的是前期拿地的房企。“舊地王解套靠新地王”,似乎成瞭這幾年北京土地市場的定律。

廣州一大型房企管理層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拿地的開發商是在賭,一個是賭未來房價繼續上漲,比如囤個三五年漲一倍就可以盈利瞭;還有是賭資金利率下行,現在房地產公司債最低都接近國債,利率再降的話,到1%甚至以下都有可能,這樣綜合來算,有望覆蓋高價拿地的成本。

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國資和央企開發商勇於拿地王,對於具有國資背景的房企,其最大的優勢就是資金寬裕。2014年典型房企低融資成本排行中顯示,排在前十位的房企中有8傢為國企或央企背景,其中華潤置地的融資成本更是低於5%。

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指出,央企國企可以從銀行獲得低利率貸款,而且其他渠道的融資也比民企容易。另外,在一些需要相應政府主管部門審批的融資上,國企和央企也占據有利位置。比如2015年的公司債能得到更低的利率等。

但房價未來能漲多少?根據萬科的測算,去年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地價占房價的比例,已經達到瞭66%,這需要房價三年內上漲一倍,才能有所盈利;而根據今年的地價來看,未來房價需要上漲更多,才能覆蓋成本。萬科認為,拿瞭這種地的企業無疑要承擔很大的經營風險。

前述房企管理層人士也坦言,這種高價拿地的風險也太高瞭,該公司今年在北京土地市場幾乎每場都會參與舉牌,但最終都放棄瞭。

分歧:未來的壓力與風險

豪賭的另一面是,分歧暗生。

地價高企,土地市場競爭激烈,聯合拿地蔚然成風。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的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11月3日,北京成交的32宗商品房住宅用地中,有15宗為綜合體拿地,合計占比高達46.9%。

但在近期的地王爭奪戰中,一些聯合體出現瞭分裂,開發商陣營關於房地產後市的判斷產生瞭分歧。

以83.4億元成交價晉身北京總價第三高的北京豐臺區南苑鄉地塊,在拿地結果誕生後一小時即傳出瞭華潤、招商因為拿地成本超過預期有意退出的消息。

穆迪在研究報告中曾直指,房企合作拿地可能帶來三種風險:一是降低企業的透明度,緣於公司的財務報表對於合作條款的披露不夠詳細;二是導致合資夥伴發生爭議;三是可能承擔一些隱含的合約義務。

回頭再來看拿地開發商的這場豪賭,涉及到多少項目?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顯示,北京商品房住宅進入“頂級豪宅”化,未來單價預期在15萬左右的將有13個項目(樓面價超過5萬),售價在10萬以上的項目在2016年將接近50個,整體入市的頂級豪宅套數有望達到3000套以上。

對比中原的另一組數據:2015年,剔除盤古整體簽約的96套,北京10萬+頂級豪宅整體簽約套數有望達到154套;而在2015年之前,年度歷史最高成交是28套,全部歷史成交合計隻有113套。

這意味著,按照今年以前來測算,這些項目需要消化107年;即使按照今年的頂級豪宅銷售來算,這些豪宅項目的消化周期也將近20年。

北京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指出,高價地面臨著艱難的去化壓力——北京豪宅項目短期內暴增,而面對的客戶群增長速度則相對緩慢,未來北京的豪宅市場將會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的現象,項目之間的競爭也將非常激烈。而一些豪宅界的“新面孔”,如葛洲壩所拿地塊則將面臨更大的風險。

楊紅旭表示,被推高的房價已經超出瞭普通剛需和改善的購買能力。雖然對於北京來說,頂級豪宅有其市場需求。但是,如果房地產市場持續呈現這樣倒金字塔的供應形式,整個房地產市場也容易出現結構性問題。

圖集:那些閑置的地王們



















netease 本文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:張曉玲





新聞來源http://money.163.com/15/1106/05/B7NC6SVA00253B0H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